最近社保入税的话题炒得很热,为什么大家那么关心社保入税?对企业和会计有何影响?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下面蜜蜂岛小编来给大家聊一聊~
一、由“费”变“税”,监管变严,税务局会不会有大动作?
很多企业慌了,对于社保入税,金税三期+大数据那么强大,会不会通过财务报表中列支的工资、个税申报的工资比对稽查。
小编认为,短时间内税务局不会严查企业社保这块,因为大部分地区社保的核定还是人社、医保部门,只不过缴费这块移交给税务局征收,其他方面不变。且现在处于社保移交税务局征管的过度阶段,不会那么快通过大数据等稽查企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曾强调过:“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绝不允许擅自调整。对历史形成的社保费征缴参差不齐等问题,严禁自行集中清缴。”
二、社保入税,企业成本增加?
虽说,短时间内税务局不会有大动作,但社保入税也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社保征收会越来越规范,对于一直按照最低社保基数缴费的企业,要小心了,切勿为了这蝇头小利而违法。
在这提醒老板和会计们:一定要按照规定缴纳社保,看似成本增加,但你隐形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如:
1、员工更有归属感,更为公司卖命;
2、无违法成本,不用担心受怕;
3、避免偷漏税嫌疑:对于利用分拆工资(部分公户,部分私户/现金)等方法,来降低社保基数。一旦稽查,不仅仅是社保问题了,你得先解释解释私户的钱哪来的?是不是隐匿收入? 一旦被查,不用我提醒,你也知道偷税的后果吧。
三、社保入税后,账务处理有没有变化?
很多人问蜜蜂岛小编:“社保由费变税,账务处理是不是应该按税入账呀?”
在这蜜蜂岛小编统一回答:“虽然由“费”变“税”,但处理方法还是跟之前一样哦!”
1、计提:
借:管理费用-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2、缴纳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
3、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承担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税
银行存款/现金(实收)
-
【问】合并报表课程里面有处置股权后丧失控制权、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控股股东丧失控制权,少数股东增资不丧失控制权,控股股东增资,这些案例吗?【答】课程内容很多,少数股东的内容在课程里会有部分涉及到呢,您可以听下课
-
【问】请问一下,公司买了一辆用于销售部使用的汽车,几十万元,怎么做账,可否一次性扣除费用 ,又该如何 如账?【答】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
-
【问】酒店业主方与酒店管理公司会计实务【答】具体哪个问题不会呢
-
【问】应收账款怎么增加上客户的信息【答】哪个练习呢
-
【问】客户信息从哪里查出来【答】哪个练习呢
-
【问】老师您好,如果公司计划上市,请问财务可以如何开始准备?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谢谢【答】公司计划上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需确保财务数据合规、内控健全等
-
【问】老师你好,我想请问一下:1、预交的增值税附加税需要计提不? 2、上个月预交了增值税,进项抵扣了后会形成了退税,我在附表四预交税额那里把可以抵扣的税额填成交税的税额,(例如:我预交了2万,分次预交填5千)就没有交税和退税,那我的会计分录要体现出来不,应该怎么写分录? 3、资产总额的平均值,如果在第三季度超过5千万,但是在第四季度就没有超过5千万,公司是否还可以享受小型企业优惠?【答】预交的增值税附加税建议计提;抵减本地应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是否享受小微企业优惠看全年季度平均值呢
-
【问】购买支票本,从银行账户划扣手续费及工本费 60 元。借,财务费用手续费 30 元管理费用办公费 30 元贷,银行存款建行 60 元分录是正确的吗?【答】分录正确呢
-
【问】老师,想请教一下,关于财产租赁业务申报印花税的,请问下,我们合同没有价税分离列示出来不含税金额和税额,只直接写了租金是多少,那能不能按不含税金额申报印花税,还是要按含税金额来?我们公司是出租方。【答】按含税租金
-
【问】第二个分录不明白,主营业务成本不知道咋来的,还有税费那块【答】哪个课程呢,提供下课程名称及时间点,这边对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