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题目 (5)编制甲公司2×24年12月31日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和抵
展开

(5)编制甲公司2×24年12月31日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相关的调整和抵销分录。

题目解析

  • 答案:
  • 考点:中级会计实务
  • 解析:

    ①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借:固定资产800

      贷:资本公积800(1分)

    借:管理费用160

      贷:固定资产(800/5)160(1分)

    ②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600

      贷:营业成本600(1分)

    借:营业成本120

      贷:存货[(600-400)×(1-40%)]120(1分)

    借:少数股东权益36

      贷:少数股东损益(120×30%)36(1分)

    ③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  600-160=1  4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  440×70%)1  008

      贷:投资收益1  008(1分)

    借:投资收益2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00×70%)280(1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70%)420

      贷:其他综合收益420(1分)

    ④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6  000

      资本公积3  200

      其他综合收益  600

      盈余公积(900+160)1  060

      未分配利润——年末(1  900+1  440-160-400)2  780

      商誉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9  000+1  008-280+420)10  148

        少数股东权益[(6  000+3  200+600+1  060+2  780)×30%]4  092(2分)

    ⑤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1  008

      少数股东损益(1  440×30%)432

      未分配利润——年初1  900

      贷:提取盈余公积16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400

        未分配利润——年末2  780(2分)

    【点评】①的理解及注意事项:

    A.该固定资产为购买日子公司账上的固定资产,不是新增的,所以是购买当月就计提折旧;

    B.子公司个别报表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合并报表认为应按公允价值计提折旧,因为是评估增值,即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所以合并报表认为个别报表少计提了折旧,要补提折旧,补提的金额就是评估增值部分对应的折旧。

    ②的理解及注意事项:

    A.前两笔分录也可以合并写,即:

    借:营业收入600

      贷:营业成本480【倒挤】

        存货[(600-400)×(1-40%)]120

    B.该内部交易为逆流交易,所以需要编制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抵销分录。分录中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谁在借方谁在贷方,是看前边抵销分录中损益类项目的合计金额在哪方,如果损益类项目的合计金额在借方,则就是: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如果损益类项目的合计金额在贷方,则就是: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③的理解及注意事项:

    子公司净利润的调整,只考虑购买日子公司评估增值或贬值产生的损益影响,不考虑内部交易。从分录中看,本题只考虑①第二笔分录中的“管理费用160”即可。

    ④的理解及注意事项:

    盈余公积的金额,不按照调整后的净利润去调整,直接按照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计提金额计算。

    ⑤的理解及注意事项:

    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末”数字应和④中的“未分配利润——年末”金额相等,如果确定④中的金额正确,这笔分录中的数字可以直接抄过来。

    另外,该分录中的报表项目,尤其是“提取盈余公积”和“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容易写错,在考试之前最好再次进行记忆。

    另外,如果题目给出所得税税率为25%,且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则上述分录变为:

    A.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借:固定资产8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800×25%)200

        资本公积600

    借:管理费用160

      贷:固定资产(800/5)16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

      贷:所得税费用40

    B.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600

      贷:营业成本600

    借:营业成本120

      贷:存货[(600-400)×(1-40%)]1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0×25%)30

      贷:所得税费用30

    借:少数股东权益27

      贷:少数股东损益[(120-30)×30%]27

    C.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  600-160+40=1  48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  480×70%)1  036

      贷:投资收益1  036

    借:投资收益280

      贷:长期股权投资(400×70%)280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70%)420

      贷:其他综合收益420

    D.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6  000

      资本公积(2  400+600)3  000

      其他综合收益  600

      盈余公积(900+160)1  060

      未分配利润——年末(1  900+1  480-160-400)2  820

      商誉[9  000-(12  000-800×25%)×70%]740

      贷:长期股权投资(9  000+1  036-280+420)10  176

        少数股东权益[(6  000+3  000+600+1  060+2  820)×30%]4  044

    E.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1  036

      少数股东损益(1  480×30%)444

      未分配利润——年初1  900

      贷:提取盈余公积16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400

        未分配利润——年末2  820

请问老师,解析中如果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分录里每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的逻辑怎么理解?不太明白这个分录。
分享到

老师解答

杜老师
解答1688个
首先是评估增值,因为资产账面价值增加,从而大于计税基础,所以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后来资产摊销价值减少,即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其次是内部交易,抵消资产价值,资产减少,从而小于计税基础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插入图片
最多上传3张图片

*你的提问次数还剩 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