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题目 (改编)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度及以前年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展开

(改编)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度及以前年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2×18年度起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16年度至2×18年度,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6年1月1日,以5 0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2年期公司债券,该债券票面价值为5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等于实际利率),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以1 200万元购入丙公司(非上市公司)10%股权,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以5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一组股票组合。

甲公司对金融资产在组合层次上确定业务模式并进行分类:对于持有的2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管理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对于持有的3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其业务模式是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并满足流动性需求,即甲公司对该部分债券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进行日常管理,但当甲公司资金发生紧缺时,将出售该债券,以保证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对持有的丙公司股权进行指定,除了持有该股份分得的现金股利外,该投资价值的任何变动以及处置均不影响净利润;对于股票组合,以公允价值进行管理,并与投资人员的业绩挂钩。

2×16年12月31日,2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3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3 150万元;对丙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 300万元,预计其下一年公允价值会继续上升;股票组合的公允价值为450万元,预计下一年末仍会持有该股票组合,且其公允价值会上升至500万元以上。

(2)2×16年6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研发设备并投入使用,设备价款为48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企业购入研发设备价格小于500万元,可一次性税前扣除。

(3)2×17年4月1日,甲公司购买了丁公司55%股权,能够对丁公司实施控制。甲公司购入丁公司相关资产中某项新技术研发项目已开始资本化,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经评估该研发项目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在技术方面尚不确定,故甲公司于购买日未将该项目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商誉3 500万元。2×17年12月10日,甲公司的技术人员经研究后发现,继续研发该项目从技术角度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预计该研发项目完成后能给甲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利益。为此,甲公司董事会决定继续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对该项目进行开发。

(4)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回了5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本金及最后1年利息;对丙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股票组合的公允价值为550万元。

(5)2×18年12月30日,甲公司出售对上述丙公司的股权投资,取得价款1 8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

第一,2×16年初,甲公司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 200万元,其中,2×17年度转回的金额为200万元,其余金额于2×18年以后年度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 500万元,于2×18年以后年度转回。对于上述暂时性差异,甲公司已于2×16年以前全部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计入当年度损益。

第二,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购买丁公司55%股权的合并为应税合并。

第三,甲公司按照10%计提盈余公积。

(1)根据资料(1),说明甲公司购入的各项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如何分类,并陈述理由。

(2)计算甲公司2×1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以及2×16年度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编制与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说明甲公司在其2×1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丁公司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计算甲公司在2×17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列报金额。

(4)计算甲公司2×1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

(5)根据资料(5),计算甲公司2×18年度因出售对丙公司股权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题目解析

  • 答案:
  • 考点:第十九章 所得税
  • 解析:

    (1)

    ①将持有的乙公司2 000万元的债券应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

    理由:对于持有的2 000万元乙公司债券的管理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且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应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

    ②将持有的乙公司3 000万元的债券相应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理由:因甲公司持有该债券业务模式是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并满足流动性需求,即公司资金发生紧缺时,将出售该债券,且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应划分为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③甲公司将持有的丙公司股权相应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理由:因甲公司对持有的丙公司股权进行指定,除了持有该股份分得的现金股利外,该投资价值的任何变动以及处置均不影响净利润,所以应将该项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④甲公司将持有的丙公司股票组合相应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理由:该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不是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甲公司持有该股票组合是以公允价值进行管理,并与投资人员的业绩挂钩,应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2)

    2×16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期初1 200+因持有股票组合确认50(500-450)=1 250(万元),2×17年度转回金额250万元(200+50),其余在2×18年以后年度转回,因此,2×1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15%+1 000×25%+50×15%=287.5(万元)。

    2×16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 500×25%+(3 150-3 000)×15%+(1 300-1 200)×25%+480/5×15%+(480-480/5×1.5)×25%=770.9(万元)

    2×16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87.5-期初余额(200×15%+1 000×25%)=7.5(万元)

    2×16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770.9-期初余额2 500×25%=145.9(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借:其他综合收益 47.5[(3 150-3 000)×15%+(1 300-1 200)×25%]

      所得税费用 98.4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45.9

    2×16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 500×25%+(3 150-3 000)×15%+(1 300-1 200)×25%+480/5×15%+(480-480/5×1.5)×25%=770.9(万元),其中:

    ①2 500×25%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②(3 150-3 000)×15%为因持有乙公司3000万元债券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由于债券2×17年末到期,因此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1 300-1 200)×25%为因持有丙公司股权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由于本期末公允价值上升,预计下一年继续上升,即预计差异第二年不会转回,所以适用所得税税率15%;

    ③480/5×15%+(480-480/5×1.5)×25%为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固定资产2×16年末账面价值=480-480/5×1/2=432(万元),计税基础为0,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中480/5的2×17年折旧额是2×17年会扣除的,因此适用税率为15%,剩余折旧(432-480/5)于2×18年以及以后期间扣除,因此适用税率为25%。

    (3)

    甲公司在其2×1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丁公司的新技术研发项目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理由:因甲公司的技术人员经研究后发现,继续研发该项目从技术角度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且预计该研发项目完成后能给甲公司未来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利益,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尚未确认的开发支出800万元。

    甲公司在2×17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列报金额=3 500-800×55%=3 060(万元)。

    (4)

    2×17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16年期末余额1 250-2×17年度转回的金额(200+50)=1 000(万元),2×1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 000×25%=250(万元)。

    2×17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2×16年期初2 500+研发设备产生折旧差异336(480-480/5×1.5)+因持有丙公司股权投资累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300(1 500-1 200)+股票组合累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50(550-500)=3 186(万元),2×1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186×25%=796.5(万元)。

    2×1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另一种计算方法:

    2×16年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770.9(万元)

    2×1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50×15%【乙公司债券投资到期收回转销相关递延所得税】+200×25%【丙公司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继续上升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股票组合本期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其中50万元为转回上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剩余50万元为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6×15%【固定资产随着计提折旧而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6(万元)

    2×1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770.9+25.6=796.5(万元)

    (5)

    出售丙公司股票不确认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金额为零。

    借:银行存款 1 80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1 200

                ——公允价值变动 300

        盈余公积 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借:其他综合收益 300

      贷:盈余公积 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老师好!本题中16年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为什么加研发设备摊销呢?应该是: 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产生可抵扣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求教老师!谢谢!
分享到

老师解答

吴老师
解答398个
研发设备是购入的,不是自行研发的,所以与您说的不是一回,它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
插入图片
最多上传3张图片

*你的提问次数还剩 0

热门推荐